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哀伤,这里用来修饰“足迹”。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是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人含情的样子,有“脉脉含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词句,这里却用来修饰“流水”。陆游《过采石有感》:“明日重寻石头路,醉鞍谁与共联翩。”“醉”的本是放翁,表现其情态,这里却移用于“鞍”。移物于物,把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于乙事物。如: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把描摹颜色的“浓黑”用来修饰“悲凉”,表现“悲凉”的沉重浓烈:“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峻青《海滨仲夏夜》中“晚霞”原不会“燃烧”,这里却把此词移用来形容“晚霞”的形态和色彩。“西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f李瑛《一月的哀思》中把描摹颜色的“苍白”同来修饰“日子”,表现“日子”让人伤恸:“我不相信,一九七六年的日历,会埋藏着这样苍白的日子。”
7、拈连定义:拈连,就是指借助上下文的语义关连,把上文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手拈来,巧妙地用于下文本来不相配的乙事物上的修辞方式。用处:它常常是把适用于具体事物的动词用于抽象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举例:“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魏巍《依依惜别的深情》)
8、拈连与移就的异同:相同点:拈连与移就属于词语的移用区别:(1)拈连以上下文的关连为条件,而移就不以上下文语义关联为条件。从上面例句可看出,前文的“承担战争”、“承担艰辛”是正常搭配,在末句中,构成拈连的两个词语“承担”和“离情”间的搭配,孤立地看是不合常规的,没有前面两句,这一句就不能成立。(2)用来拈连的词语一般是谓语动词,而移就所移的一般是修饰语。(3)拈连往往借助上下文联系,将上文描写具体事物的词语拈来,用于下文的抽象事物,而移就是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只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植来修饰乙事物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