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也可因衣被过暖或室温较低造成。脱水热因脱水所致体温升高,给足够水份,体温即下降。感染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肠炎,以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呼吸困难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深慢、节律不整、三凹征和鼻翼扇动等。呼吸急促:R>6070次分
呼吸减慢:R<1520次分四、惊厥
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也是新生儿常见急症,它既可为良性,也可使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近来研究证明,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新生儿惊厥的动作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别,这给医生和家长的判断带来很大困难。检查新生儿有无惊厥,必须把婴儿被包全部打开,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
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被包打开后,由于肢体束缚被解除,皮肤受到寒冷刺激,肢体即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徐缓的、无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徐动,有时可见踝部、膝部和下颏的抖动。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皮层下中枢支配,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应注意与惊厥动作区别。
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反复迅速的肢体某一部位抽搐,以及阵发性痉挛是具有病理意义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轻微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灶性阵挛型、肌阵挛型。1、轻微型: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表现为凝视、斜视、眨眼运动;吸吮、咀嚼样口颊舌运动;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运动以及呼吸暂停发作等。2、强直型:多见于早产儿,为四肢强直性抽搐。表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3、多灶性阵挛型:见于足月儿,以多个肢体振幅小,频率1~3次秒的肌肉痉挛为特征,可由一侧转到另一侧肢体,多伴意识丧失。4、局灶性阵挛型:多见于足月儿,以同侧单或双肢体局限性痉挛为特征,但无定位意义,多不伴意识丧失。5、肌阵挛型: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以单个或多个肢体同步、对称性急速屈曲痉挛为特征,上肢比下肢明显。表明有弥漫性脑损害。
新生儿惊厥应迅速进行病因论断,尽可能针对病因给予特异治疗。一旦发现惊厥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出血、HIE、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破伤风:常于出生后4~6天出现,伴牙关紧闭、抽搐、角弓反张等。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烦躁不安、惊跳、震颤、屏气、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