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三)就业方面。我县目前的就业政策是“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围绕这一政策,我县劳动部门,努力开发市场,积极做好就业、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工作。一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近年来,先后组织各种培训班五期。二是配合做好兼并分流,在金焦集团兼并金星煤矿、水泥厂;襄垣煤矿兼并运输公司;襄垣煤矿、七一煤矿兼并化肥厂的过程中,做好分流安置职工的档案转移和各项社会保险的接续工作。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自主就业。先后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2个,扶持下岗职工自主就业362人次。四是按照县委、政府政策安排2003年至2007年大中专毕业生133人。(四)教育方面。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共有中小学154所,教学点85个,在校学生32556人,其中贫困生796人(小学274人,初中319人,高中203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45。2007年小学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7,高中入学率为574。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二是大幅度提高了生均经费,达到农村小学191元生年、初中272元生年,县镇小学302元生年、初中381元生
f年;三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捐资助学活动。近五年共救助275名贫困大学生,救助资金达到531100元。(五)农民增收方面一是靠政策推动、企业拉动,农民收入呈稳步增长态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804元,比2006年的4448元增长8。二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了30项骨干项目,创建了70个37175亩科技种植示范园区,建设了五大生产基地,实施了四项富民工程。
二、制约因素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给改善民生提供了保证,促进了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但是,面对十七大提出的更高奋斗目标,面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提速,面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新需求,我县社保、医保、就业、教育和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社会保障方面。1、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大
f一是企业养老保险仅仅覆盖了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保率还不达10。特别是规模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一家也没参保(金焦集团、华能集团)。二是参了保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上也大打折扣,仅仅包括了原固定工和部分合同制工人,漏缴人数较多。三是困难企业严重欠缴,使我县的社保基金支撑能力大大削弱。农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