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徐清
【内容提要】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阅读已经变成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元化的阅读媒体为不同需求的人们带来无穷快乐,作为中国的武侠小说代表的金庸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金庸小说的不同类型人物形象深深的刻入许多人的脑海中。金庸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活在小说里,而更多的是在现实中,在每一个时代里。所以我们可以说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只存在于哪个时代,而是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进程。【关键词】武侠;塑造;人物形象
中国武侠小说的历史非常悠久,如果从唐传奇算起,距今也有1200多年了,其实最早可追溯到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游侠列传》。武侠小说在清代出现了第一个创作高潮期,以《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为代表,它们以完备的体式、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多样化的叙事模式,掀开了武侠小说发展的新篇章;在“五四”前期,武侠小说的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但武侠小说作为文学的一股潜流,已经在慢慢的酝酿之中,在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等影响下于40年代达到高潮,出现了章回体写现代事物的武侠小说。虽拥有广泛的读者,但它在创作方式上也并非尽善尽美,如他们笔下描绘的“江湖世界”,展示的社会生活面比较窄,现实的教化功能不强,有些作品甚至出现消极浪漫主义的倾向,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他们所描述的侠义行为和武功招式,有往往跳不出清人侠义公案小说的旧框框,逐渐趋向公式化、概念化和模式化,较少创新,一度被批判,被定性为封建小市民文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知识精英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猛烈的攻击,其中包括对武侠小说的过度批判,这并没有让其消失,反而是平行发展、相互吸收和借鉴,还深深滋养了金庸时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与此同时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一批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才使得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他们把风土人情、典章文物、佛经道藏、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等中国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中,从而增强了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和可读性,引起了市民包括文人的阅读兴趣,使得难登大雅之堂的武侠小说在文坛光芒四射。创作上金庸独辟蹊径,力求突破传统武侠小说那种陈旧的创作模式。他一方面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新武侠小说中,摒弃旧武侠小说中存在的糟粕;另一方面又借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