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2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软组织所构成的一弯曲通道。(1)子宫下段的形成:子宫下段是由非妊娠时约1cm的子宫峡部形成。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扩张成为宫腔的一部分,妊娠末期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尤其在临产后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进一步拉长达7~10cm。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使子宫上段越来越厚,下段被动扩张越来越薄,在上下段交界处形成一明显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图43)。此环在产妇的腹壁上并不显见。
图43子宫下段形成及宫口扩张
(2)子宫颈的变化:临产前宫颈管长约2~3cm,临产后由于宫缩牵拉宫颈内口的肌纤维、宫内压的升高、前羊膜囊的楔状支撑、胎先露下降,使宫颈管逐渐变短最后消失而展平。随宫缩的变强,胎先露压迫宫颈口,使其被迫逐渐扩张,直至宫口开全(10cm),方能通过足月胎儿头。初产妇子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口后扩张;经产妇子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口扩张同时进行(图44)。
图44子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步骤
3阴道、盆底与会阴的变化子宫颈口开全后胎先露已下降至阴道,阴道黏膜皱襞展平被迫扩张,胎先露继续下降压迫盆底软组织,软产道被胎先露扩张形成一个向前弯曲的长筒,前壁短后壁长(图45)。盆底肌被胎先露压迫,向下及两侧扩展。会阴体变薄变长,利于胎儿通过,但极易破裂,分娩时应注意保护。当肛提肌高度扩张并向两侧伸展时,肛门亦随之
f明显扩张。
图45软产道在临产后的变化
三、胎儿胎儿能否顺利娩出,除了产力、产道因素外,还取决于胎儿的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胎儿发育过大或胎头径线较大或颅骨较硬,胎头不易变形,即使骨盆正常,也可引起相对头盆不称,而导致难产。1足月胎头是胎体最大的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胎头是由顶骨、额骨、颞骨各2块及枕骨1块组成。骨与骨间有缝隙称为颅缝,两顶骨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间为冠状缝,枕骨与顶骨间为人字缝,颞骨与顶骨间为颞缝,两额骨间为额缝。两颅缝交界间隙较大称为囟门,大囟门位于胎头前方,呈菱形,由2块顶骨和2块额骨汇合形成;小囟门位于胎头后方,呈三角形,由2块顶骨和1块枕骨汇合形成(图46)。在分娩过程中,颅缝轻度重叠囟门缩小,胎头体积缩小,有利于娩出。
图46胎头颅骨、颅缝、囟门及径线
2胎头径线主要有4条:双顶径: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足月胎儿平均值为93cm,是胎头最大横径,B超测量此径可判断胎儿大小。枕额径:鼻根眉间至枕骨隆突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