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制度来落实这个道理,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程序,以致于这个道理在很多时候不能马上兑现。但这并不说明这个道理本身不成立。实际上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如的社会里,上述道理有时也会以各种形式自发地强行发生
诲的样子)
作用。只要看看历史上无数昏君、暴君最终被推翻,身
(9)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暴露)(10)使之主事而事治.(治理得好)4、注意古今异义词。(1)牺.牲.既成(古:祭祀所用的生畜;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2)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古:
败名裂的下场,就不难理解这一点。民的地位不仅在君之上,而且在国家(社稷)之上。因为国家的权力也是人民所赋予的,国家的利益应当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必须置民众的地位于国家之上。孟子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坚持这个原则,可以防止少数政客假借“国家”的名义,侵害民众的权力和利益。为“君”的如果真能认识到上述道理,就应当认真
中原地区;今: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听取民众的意见,坦诚接受民众的监督,关心民生疾苦,
共和国)
与民同乐。
5、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四、巩固练习。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关于其进步意义,同
6、参照注释,疏通文意。要求与前一节学们可以搜集有关资料,多角度思考。
一样。
(2)一个人贵为天子,并不意味着他的统治、为所欲为
四、巩固练习。
就是合理的。天子贼害仁义,那他只不过是独夫而已,
1、孟子是如何看民、社稷、君三者之间这样的人理应被诛灭。国君危害国家,臣民就可以推翻
的关系的,这种思想有什么进步意义?他。孟子在这一则内容中,强调了只有得民心者,才具
2、从第二则内容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备统治天下的合理性。
么样的启发?
(3)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3、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舜得天下的原因。(4)民之所欲为之聚之,民之所恶不要施之。
4、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如何才能够赢(5)民之所欲莫过于仁,所恶莫过于不仁。
得民心。
(6)语言犀利,论述深刻,重点突出,层次清晰,善用
5、老百姓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不想要的比喻说理。
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6、结合文章的内容,体会一下《孟子》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第二,国
行文的特点。
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
五、拓展延伸。
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
f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