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不能被使用,原先已经形成的消费者剩余也会逐渐消失有时甚至会演变成为利益受损的感觉,消费者在从众心理的驱动下盲目购进大量商品的行为,在卖方市场上表现得最为经常突出,由此可能形成的消费者剩余与买方市场上消费者自主选择所形成的剩余相比自然表现的,为更多的不确切性和不稳定性。3即使在同一消费形态之下消费者对不同类型商品价格涨落敏感程度也不一样,由此引发的消费者剩余也迥然而异,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销售价格无论升降都易于引起大多数人消费者剩余的消长变化。相比之下被称为“奢侈品”的商品或收费昂贵的服务性消费如价格继续攀高一般不会引起大多数消费人群的关注不会对他们的消费者剩余构成实质性影响。但如其价格大幅度下降却易于对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形成日益增多的剩余。这个现象似乎体现了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小对有关消费者剩余存在着双向或单向变化的影响。4、某些兼有私有商品特征的公共商品的消费也可能存在消费者剩余。典型公共商品的消费由于不具备排他性所以不能依靠市场调节也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剩余。但是现在有些公共商品的消费已经部分兼有私有商品的性质如教育、环境保护和有线电视等等。这些消费项目某种程度上的市场调节也会在一定范围之内对各种层次的消费人群形成情况各异的消费者剩余。如在通货膨胀的社会背景之下大城市公共汽车低廉的票价使得广大的工薪阶层感受到明显的消费者剩余。但先富起来的人们对此可能却无大体会。又如城市居民小区的住户可能会以他们所缴纳保洁费的多少为基础来表示他们对住宅环境整洁的满意程度安装有线收视设备的用户对电视节目的质量有着更高的心理期待等等。
五消费者剩余在价格策略中的体现
f现代商业的营销策略尽管包括很多方面但价格策略还是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要保证价格策略运用成功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考虑到价格差异、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引导消费者重复性或相关性的购买行为。鉴于商品种类及其供求关系千差万别与之相应的定价原则亦各有区别。这里仅就我国的具体情况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分析。第一类技术性垄断制约下的产品的定价。如水、电、邮政通讯等等这一类生产部门在按一定批量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同时经常按照供货的时间顺序或批量大小规定一个先低后高、先高后低的价格标准以及同一时期内对不同消费主体或不同时段内对同一消费主体实行不同价格的标准。按消费批量累次递增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