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考核的结果应当反馈给被考核者,这有利于其了解自身的工作状况,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但是在实际的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没有将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绩效考核成为一种暗箱操作,被考核者无从知道考核者对自己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和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使绩效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三)绩效管理过程中缺乏监督与申诉机制民营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很多的实施考核者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公平性显得很难保证。同工不同酬,同职不同薪的现象太普遍了,本来在薪资体系上的设计就不合理,加之绩效考核又不公平,极易引起企业内部的动荡。要保证绩效管理能够公正合理的进行,那么绩效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监督机制和申诉机制。有效地监督和申诉机制能够给员工一个合理的抒发感受的渠道,有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设立进行监督与受理申诉的机构,有一些民营企业虽然设立了这些机构,但往往设置不尽合理,发挥的作用也极为有限。绩效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申诉机制,其公正与公平性就难于得到保障。(四)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f1绩效考核的目的不明确当前,一些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主要是对员工过去的工作状况及工作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然后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并做出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多数情况下没有根据考核结果来分析员工的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在这种考核目的不明确的状况下,绩效考核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同时也容易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反感,产生抵触情绪。2绩效考核过于频繁管理人员本应该关注绩效考核,但是,事物往往过犹不及。不少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希望每月都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核。其实,无论绩效管理抑或绩效考核,管理人员都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时间是最宝贵、最稀缺的管理资源。过于频繁的考核弊大于利。过于频繁的考核只能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第一,如若严格执行,势必加大管理成本;第二,在管理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过于频繁的考核必定导致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其最好的结果是没有带来任何正面的结果,其最坏的结果是使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变成管理人员不愿从事、员工认为毫无意义的管理官僚主义和管理笑话。3绩效考核的体制不合理绩效考核应当以被考核者所在部门的主管人员为主进行考核,人力资源部门起到指导、参谋与监督的作用,考核结果由上级领导进行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