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评价人,评价人的应从日常操作该测量仪器的人中挑选。553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整个工作范围,分析的中的零件必须代表生产过程中产品变差的全部范围。554对零件进行编号,由于每一个零件将被测量若干次,必须对每一个零件进行编号,以便于识别。555确定测量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数的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十分之一。例如,如果特性的变差为0001,仪器应能读取00001的变化。556测量应按随机顺序,以确保整个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的任何漂移或变化将随机分布。557评价人不应知道正在检查的哪一个零件的编号,以避免可能的偏倚。但正在研究的人员应知道正在检查哪一个零件,并相应记下相应的数据,即评价人A,零件1,第一次试验;评价人B,零件2,第二次试验等。558在仪器读数中,读数应估计到可得到的最接近的数字,如果可能,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例如,如果最小刻度为00001,则每个读数的估计应圆整为000005。559评价人应采用相同的方法包括——步骤--来获取读数。6测量系统分析61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及再现性(RR)分析平均值和极差法(X&R)611数据收集(数值法)1数据表格设计成容纳10个零件。为了获得最低限度的置信度水准,(样本数量越多,将会呈现小的抽样变差,产生的风险也越小)。2)给评价人编号为A、B、C等,并将零件从1到10进行编号,但零件的编号不要让评价人看到。3)让评价人A以随机顺序测量10个零件,并将结果记录在第一行。
fJTC-76J-002
4)让评价人B和C依次测量这些一样的10个零件,并将结果记录在第6行和第11行。5)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第2、7和第12行;注意将数据记录在适当的栏位中,例如:如果首先被测量的是零件7,然后将数据记录在表由零件7的栏位中。如果需要进行三次测量,则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据记录在3、8和13行中。6)当测量大型零件或不可能同时获得数个零件时,第3步到第5步将变更成以下顺序:√让评价人A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行;让评价人B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6行;让评价人C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1行。√让评价人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2行;让评价人B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7行;让评价人C重新测量第一个零件并将读值记录在第12行。如果需要进行三次测量,则重复以上循环,并将数值记录在3、8和13行中。7)如果评价人处于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