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脂质一种。1884年德国医师Thudichum发现人脑中存在神经鞘氨脂,之后又发现在动物、植物及一部分微生物中也有分布。1906年,Wi
terstei
报道小麦中存在半乳糖神经酰胺,同时对植物中存在糖脂质进行
研究。
以前主要是从动物脑中,如牛脑中提取丰富神经酰胺,但自1986年“疯牛病”发生以来,动物来源神经酰胺制品已被植物性神经酰胺所替代。植物神经酰胺主要存在于玉米、大豆、大米、小麦等植物中,但它们神经酰胺含量相当低,如:在米糠和小麦中仅含0.01%~0.02%。
目前国内有公司能够大量供应玉米神经酰胺,含量可高达10
2神经酰胺结构
神经酰胺分子结构具有二条长链烷基,一个酰胺基团和二个羟基基团,这些基团使神经酰胺分子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这种性质对其在表皮角质层中保湿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神经酰胺由长链鞘氨醇通过酰胺键与脂肪酸共价结合而成,其中鞘氨醇和脂肪酸碳链长度、饱和度
和羟基数目都可变化。脂肪酸根据碳链中是否含有羟
基分成非羟基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鞘氨醇有三种结构,含有不饱和双键的鞘氨醇称为神经鞘氨醇,饱和的鞘氨醇称为二氢神经鞘氨醇,含有3个羟基鞘氨醇称为植物鞘氨醇。
屏障作用
Grubauer等报道利用丙酮等有机溶剂处理鼠龄在1~3月雄性无毛小鼠皮肤,研究皮肤屏障功能与皮肤脂类关系,其结果表明,随着皮肤脂质含量减少,皮肤屏障功能下降。Hollera
等采用渗入3HH20方式研究表皮屏障功能与神经鞘脂类合成之间关系,结果发现,当无毛小鼠皮肤经丙酮处理造成皮肤屏障功能紊乱时,其神经鞘脂类合成增高,在丙酮处理5~7h后,神经鞘脂类合成可达170%;24h后,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正常,神经鞘脂类合成也恢复
正常。由此可见,神经酰胺在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f粘合作用
神经酰胺与细胞表面蛋白质通过酯键连接起到粘合细胞作用,这种相互之间联系被称为“脂质一细胞一蛋白质”包裹物。Smith等曾报道可通过测定表皮角质层
中神经酰胺含量判断角化细胞之间粘着力大小,表皮角质层中神经酰胺含量减少可使角化细胞问粘着力下降,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呈鳞片状。Pawlmgs等对干性皮肤脱屑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导致皮肤干燥主要原因是表皮角质层中神经酰胺含量减少,神经酰胺含量高低与皮肤干燥程度直接相关。使用神经酰胺可明显增强角化细胞之间粘着力,改善皮肤干燥
程度,减少皮肤脱屑现象。
保湿作用
皮肤含水量约占体重18%~20%,皮肤润泽和弹性与表皮所含水分有密切关系,皮肤水分过量丢失会导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