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国家甚至宇宙的“电视台台长”,你排好了“电视台”的节目版面,并把上午搜罗到的有意思的新闻、电影、音乐、游戏等等一股脑儿地堆了上去,并正式起用了你费心创造的三维形象好似周润发、合成声音好似赵忠祥的主持人,真有不少网友蜂拥而至,还用虚拟货币来购买广告时间和节目;你终于觉得累了,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窗口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看见外面某幢大厦的大屏幕,甚至就是大楼本身的玻璃幕墙,在翻过一页文字后,开始播放五彩缤纷的画面……二、媒介形态的边界模糊上面所描述的没有传统的报刊、电台和电视台,仍然生活在信息海洋中的这样一天,虽然不无夸张,但绝非“纯属虚构”: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很难严格定义上面所列这些媒介方式是什么不是什么,它们有的完全是创新的媒介形态,如超文本和超媒介共享文件,有的则不过是对传统媒介形态的变异,如用来阅读报纸的“电子平
f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板”,有的又是对传统媒介形态的综合,如结合了文字、音频、视频甚至触摸屏的图文电视,还有的,只是对传统媒介形态某个传播过程的截取如已赢得数千万美元风险投资,并有望以高科技股的形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聚众传媒和分众传媒,在技术上不过是把播放数字光盘的显示器装在了大楼里(3),用放映录像的方式填补了广播方式的电视所没有到达的,或者说所忽视的,那部分传播空间。媒介形态的物理边界模糊,是数字技术所引发的媒体革命的最大特点。在人类近现代史上的两次重要媒介革命中,新媒介与旧媒介在传播渠道的物理状态上都有着明显的分界线:因为印刷术的普及而出现的报纸,其媒介形态是非线性的“报纸文字”;之后,随着电子技术发展而出现的电台、电视台,其媒介形态是线性的“收音机声音”,或者“电视机声音和图象”。而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媒介,则分割、融合、交杂、放大、变异了报纸、电台、电视乃至人际传播的诸多特点。从内容上来说,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象;从过程上来说,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适用于数字技术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外延的扩大,意味着内涵的缩小。在媒介形态越来越多的同时,媒介之所以成为媒介的本质原因它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已经被高度地抽象为1和0这样两个数字。事实上,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