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陈绍燕(广东省韶关市第四中学512000)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概念教学有效策略
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
掌握概念,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方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如何
更有效地进行概念教学,达成预期目标,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1运用资料分析的策略,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逻辑加工,生成新概念。概念的生成,指的是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以辨别、抽象、概括等形式
发现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经历着由感性
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如果这些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形成规律的揭示,
那么就能领悟到知识形成过程中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避免囫囵吞
枣,死记硬背。
在北师大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或以文字的形式、或图文结合,
从科学发展史出发,从多个侧面提供证据,介绍生物规律的形成过程,如能恰当运用,对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但就初中学生而言,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对文字的理
解、归纳能力、图文转换的能力相对较弱,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尤为重要。例如:在《光
合作用》这节课中,教材中就引用了大量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的经典实验,
通过实验的层层递进,阐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发现过程,并力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
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但由于文字量较多,实验的数目也较多,学生整体看下来,往往会不知
所云,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步阅读,弄清每个实验的做法,每个实验的
结论是什么?哪些实验具有层进的关系?在把每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提取出来后,加以归纳提
升,最终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在此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生成了新的概念,而且体验科
学概念生成的过程,培养了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运用对比的策略,引导学生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内涵上,要么在过程上有些相
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没有正确的对其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例如动物细胞和植物
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