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远贫困地区工作提供特殊补贴政策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层、稳定在基层,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f对口支援助基层。单靠基层自身,短期难以强起来,还需借助外力。国家已制定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要求每所城市三级医院通过派出医生、实行托管等多种形式,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鼓励、支持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定期巡诊;落实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
此外,还要通过减免诊疗费用、提高看病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运用经济杠杆,进一步降低基层诊疗费用,吸引患者来就医。并探索建立基层与大医院的转诊机制,引导群众养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习惯。
百姓心声
◎医生是守护生命的天使。他们的价值在于用医疗技术救人,而不是靠卖药挣钱。
◎为什么手机能漫游,医保却一直不能全国“漫游”呢?这很不合理,很不方便。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关键就是要能够买到便宜药。如果像以前一样,药品一降价就“见光死”,老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
f◎一般的感冒发烧,我现在就去社区医院,方便又便宜。干嘛非要扎堆去大医院呢?有时候,观念一换天地宽。
◇姓公要为民: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2010年2月,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朝着回归“公益性”这一共同目标,积极开展试点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1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出部署,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到试点探索与全国推广共同开展的新阶段。
公立医院大多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承担着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同时,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直都是看病就医各种矛盾聚集的“重灾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采取了国企改革的思路,实行放权搞活政策。很多公立医院通过小病大看、卖药提成、重复检查等手段进行创收,运行机制发生扭曲,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淡化。加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不善,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少数医务人员服务“冷、硬、顶、拖、推”等,加剧了患者对看病
f难的感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是缓解看病难的重点和关键。
也要看到,作为最主要的医疗服务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