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廉”的独特优势,是大医院的“前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让它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有利于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
政策传真
国家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
f从2010年开始,国家开展了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提高新农合对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补偿比例。截至2011年4月,全国已有9059名患儿获得救治,患儿家庭个人支付费用比试点前降低60。预计2011年9月底,全国所有农村白血病、先心病患儿,包括部分城乡协同推进地区的城镇儿童将都能受益于这一政策。此外,农村居民新增病种医疗保障试点工作也加快推进,优先将乳腺癌、宫颈癌、农村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和耐多药肺结核等病种纳入试点范围。
前些年,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度处于“线断”、“网破”、“人散”的窘境,群众小伤小病也要舍近求远去大医院。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提出“强基层”的明确要求。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530亿元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面貌有了很大改观;2011年,国家又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将有力推动基层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并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很多基层医院虽然有了崭新的设备、宽敞的诊室,但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医务人员队伍不稳定,难以吸引群众前来就诊。因此,不仅要继续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
f也要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服务网络遍基层。强基层,首先是构筑完善的医疗服务网。要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规划布局,增加医疗点。2011年将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有1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培养人才固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基层工作重心是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需要全科医生这个“多面手”,而目前基层合格的全科医生比较匮乏。2011年,国家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要求到2012年使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同时,创新激励政策和方式,通过契约服务、按人头付费、开办诊所、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