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我们发现后一般都先给幼儿讲道理,让幼儿明白这样做是不对的,并给幼儿讲一些简单的例子。
幼儿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特别是喜欢模仿跟他们接近并为他们所喜欢的人的行为。我常常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幼儿。比如,坐的时候注意姿势端正,搬椅子用完后要放回原来的地方,答应幼儿的诺言绝对实现。
四、因势利导,个别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各有不同,他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行为习
f惯也往往不一样。
例如:我们班的嘉怡小朋友特别挑食,不喜欢吃青菜和很多肉,
我们首先给她讲解各种蔬菜的作用、功能,与挑食的后果,例如:
营养不良、长不高、没有精神、容易生病等。而且对每天对班级
里吃饭不挑食和吃饭很棒的幼儿进行表扬与奖励,经过老师的不
断鼓励,我发现嘉怡吃饭越来越棒了,而且很多挑食的幼儿都有
很大的改善。
所以我想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
老师只要灵活而机智的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系统全
面的教育,一定可以帮助每个幼儿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耐心教育循循善诱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中班幼儿都处在56岁之间,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到处跑动,还喜欢碰碰这个、摸摸那个。经过小班的一年幼儿园生活,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但孩子毕竟还小,他们理解能力差,行为的自控能力弱。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