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土地
改革、西藏的农奴制改革
◎应对策略:(1)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能(四分法、四定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考查特点、内容、方式、设问等)(3)了解试题的学术背景和时代背景(4)注意史观(如唯物史观)、史法(如比较史学研究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史观引领法:新史观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强调的历史核心价值观是文明、发展、公平、进步、现代化、交流、融合,这在选修一高考命题中也有体现,如2010年高考刘晏改革体现公平、进步;2011
(外)大化改新、彼得大帝改革、斯托雷平改革、勃鲁姆改革、日本、德国战后民主化改革、撒切尔改革、里根改革、现代企业改革◎选修一: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1改革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2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
1
f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2)封建主义性质的改革①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②封建社会内部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洋务运动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①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②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的改革(4)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东欧改革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开放3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4改革的原因(背景、目的)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