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万卷2016语文好题精选模拟卷三
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画的意象审美与兴象思维意象、兴象是一种文化的思想意识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独特的创作表现手法,它们体现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包括绘画、雕塑、文学作品,甚至汉字都具有意象、兴象的艺术特征。传统的艺术作品注重意象、兴象的表述,是我们祖先对自然万象审视精神和思维方式的总结。意象、兴象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灵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延续贯穿始终的一种精神。绘画是塑造形象,这种形象应该是超越客观的形象。然而,只是形象没有寄托画家的思想意识和情感内涵,那是画奴。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得至理。有形象,有意象,还要表现得不简单、不直白,而且耐人寻味,通过“比兴”、“发兴”去扩展想象空间,引为兴象,达到意味深长的效果。所以,一幅好的作品离不开形象、意象、兴象,无形象难以寄意,无兴象难以深刻。略见中国绘画史,三代青铜器纹饰有龙、凤、夔、饕餮等,都贯穿着从形象到意象以至兴象的脉络。延至汉代独尊儒术,以致很多绘画将尧、舜、文武周公、孔子及忠臣、孝子、义士、节女作为描绘对象,用形象、意象语言表达情景,有相当高的审美情趣和执着的主观意识。顾恺之画裴楷像“颊上加三毛”,意象十足。唐代国力兴盛,一派皇家气象,画家造型技法日臻完善,王维作《袁安卧雪图》,图中有雪里芭蕉,意到便成。虽然遭到后人的议论,说雪里不可能有芭蕉。殊不知有兴象,方可称奇,才有东坡称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张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把自然的物象作分析、研究、评价,在胸中加工改造,得出意象推演兴象。五代、宋、元有一大批山水大画家,个个建树非凡,唯郭熙真知灼见,善于用感情、形象思维去创作山水,他的独特描绘:“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能悟出如笑、欲滴、如妆、如睡的情感来,山水的特征给画家以想象。艺术家有点石成金之手,移情于兴象,难道不是从形象到意象乃至兴象的升华吗?自元以来,文人画大兴,大抵以兴象为能事,文与可自题《墨竹》图曰:“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草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