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第十四课
课教目题学标
第五单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学用时2第十三课:建设和谐文化认知目标:1、了解: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理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运用:从自己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化解、消除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实际出发,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树立对待各种文化的正确态度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投身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2、辨析身边的文化现象,认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
教材分析
难点重点教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用时
【课首案例】歌曲《中国话》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截至2007年9月,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75所,分布在15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官员日前称,在美国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中,大约有5万名7年级至12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汉语,而在6年前的2000年,学习汉语的人数仅有5千人。【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文化热”【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1
f【教师点拨】:“中国文化热”一方面与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标志。另一方面,中国文化本身也独具魅力,1988年一些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在会议结束时发表“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一)文化的性质和作用【教师讲评】:目前学界对文化概念的定义大约有四类。第一广义的概念认为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和自然相对应的、通过人的活动产生的非自然的进步状态,如人工林、锦绣中华园等。第二狭义的概念是指与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并列的、与物质活动成果相对应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精神内容的总和。也被称为“精神文化”,表现为符号、规范、观念等形态。第三是指精神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文学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