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作用。具体反映在中国东盟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种作用机制上:一方面,中国东盟次区域人力资源的开发合作能够加速先进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该次区域范围内的传递,使知识和专业化人力资本能够在中国和东盟次区域内迅速积累,从而使经济加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传播与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中国东盟次区域之间开展贸易还可以节约一部分研究与开发费用,这一点对于次区域中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们可以借机学习和吸收次区域中发展较好国家的先进技术,形成一种“赶超效应”。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综上所述,课题组将中国东盟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经济效应概括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合作人力资本积累知识溢出所导致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循环可持续系统。为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东盟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经济溢出效应,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中国年末在东盟从事劳务合作的人数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关联性分析。20032012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分别为7825、10588、13037、16084、20251、23112、21301、29278、363089、400146亿美元;20032012年中国年末在东盟从事劳务合作的人数分别为96462、84266、78184、83563、91128、83838、76765、77970、84187、81634人;根据Support软件计算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灰色绝对关联度为05,灰色相对关联度为05143,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507。由此可知,中国东盟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活动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的灰色关联性较强,即中国东盟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具有显著的经济溢出效应。33溢出效应之三:政治效应①从提升次区域地区国际地位来看,中国与嵋公河流域国家于1992年开始大媚公河次区域合作之际,我国的云南以及澜沧江媚公河流域的的国家都处在落后的贫穷时代,其国际地位十分低甚至被忽略。然而,随着大媚公河次区域合作20来年的发展,媚公河地区己经成为美、日、印、欧盟、联合国等域外国家和组织竞相介入的热点,随之“日本媚公河峰会”、“美媚合作”相继成为一些域外组织和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支点。嵋公河流域地区从一个贫困、蔽塞、面临巨大发展问题的内陆,发展到当下的热点地区,其国际地位大幅提升。②从改善相关国家的关系来看,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政治溢出效应推进了东盟内部之间以及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关系全面、深入、快速发展。在“黄金四角”围绕上媚公河水道的改善和昆曼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中老缅泰在边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