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我国在新加坡从事承包工程人员总数在我国对东盟次区域对外从事承包工程人员总数上所占的比重为3466,而在东盟次区域其他九国中的对外劳务合作则相对较弱,从而表现出了极不均衡的合作关系。12高等教育合作现状为不断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自2005年起中国逐年大幅增加向东盟10国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2008年以来,每年奖学金数量递增50。目前,东盟十国在华留学生总数已近6万人,其中含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名额近5000名,中国在东盟各类留学人员已超过10万人。中方重视加强在东盟各国的汉语言教学。目前,中国已在东盟国家设立了26所孔子学院、14所孔子课堂以及10个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同时,中方加强了对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北大、北外、厦大、贵大、云大、云南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开设了东盟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国几十所高校开设了东盟各国语言教学专业,学习东盟国家语言的中国学生日益增多,与东盟高校间的学术交流日趋频繁。2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大力推动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开发及合作,除了创造政治条件之外还需对双方合作的微观内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其内在动力取决于双方的共同需要,这种需要必须是互补的,即彼此对于对方都具有吸引力。只有使双方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合作才有稳定的基础。推动中国东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经贸合作的助推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以来,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98降至目前的01,2010年超过90的产品实行0关税,2015年将全面实行0关税。中国与东盟各国市场和投资更加开放,双方贸易往来也更加频繁,2013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为210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高于全国外贸增速36个百分点;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近300亿美元,共在东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近2500家,东盟对华投资累计超过800亿美元。经济贸易方面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双方人员往来,使双边在劳务、商务交流、旅游、教育等多领域合作不断深化。22科技领域合作的人才需求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量和质的变革,这些都需要高科技人才的支撑。因此,科技人才就成为双方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重要目的之一。23跨国公司发展的需求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不但是经济全球化的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