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开挖现象应及时制止,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法,使现场按要求进行开挖。
(二)边坡塌方
现象: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
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如图1)。
原因分析:
1)基坑槽开挖较深,经过不同
的土壤层时,没有根据土壤特性分别
坡度,致使个别土层边坡不稳定,造成塌方;
图1:边坡塌方
2)地下水位较高地区开挖基坑
槽时,降、排水措施不当,地表水较多时,边坡上土容重增大,凝聚力降
图1:边坡塌方
低,
滑动力增大,造成塌方;
9
f3)坡顶荷载过大,如建筑物距离较近,而且又无挡土墙;坡顶堆料过多;坡顶施工振动荷载过多、过大,都可能造成边坡的失稳而塌方或滑坡;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防治措施:
1)基坑开挖前应仔细研究地质资料,并根据不同土壤特性设计不同坡度;2)在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基坑槽四周或两侧要挖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500mm。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基础完成包括地下水位下回填土;3)雨季施工时,基坑槽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垫层,并在基坑两侧设置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情况,以防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4)弃土应及时运出,在基坑槽边缘临时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5)若发生塌方时应立即停止开挖,立即作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等措施,将坡脚塌方清除,确定支护稳定后继续开挖。(三)基坑(槽)泡水现象: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原因分析1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2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3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泵连续排走或自流入较低洼处排走,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10
f处理方法:已被水浸泡扰动的土,可根据情况采取排水、凉晒后夯实,或抛填碎石、小块石夯实,换土(三七灰土)夯实,或挖去淤泥加深基础等措施。
第三节回填土
(一)填土出现橡皮土现象:夯打土体时发生颤动,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原因分析:在含水量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黏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
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