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桩法。5)沉桩工艺要连续。避免接桩时下节桩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
6
f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4)桩身垂直地面。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桩架不水平。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6)桩身弯曲。
7
f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2)接桩前未将两节桩连接处清理干净,保持平整。3)上下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桩底平面和桩顶平面结合缝隙超标。4)连接铁杆及法兰面不平。预防措施:1)接桩前清理桩边接处的杂质、油污等,填平接桩面。2)接桩时严格要求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3)法兰面或连接铁杆要求平整、焊接牢固。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节基坑(槽)边坡开挖
8
f(一)挖土时放坡未按措施或设计要求进行
现象:机械或人工开挖放坡未达到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1)对施工人员交底不清,开挖时施工人员未认真查看设计或措施要求;
2)未认真查看地质资料,对地质情况不熟悉;
3)现场开挖测量标记不清;
4)施工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未从思想上重视。
防治措施:
1)开挖前要对开挖措施进行仔细查阅,弄清开挖措施中的要求,施工前
要认真查验技术交底;
2)测量人员在对现场进行开挖放线时应严格按图纸设计及措施要求进
行,并在现场做出明显的标记;
3)开挖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也应熟悉措施,看到不符合措施或设计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