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论文”,就要把论文复印件附上来。评委评审的时候,还要看这些内容跟这个申报的成果是否相关。
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可能因为这是第一次评选,大家对此还没有充分认识。等到4年后再次评选,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能否给一线工作者提些建议: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教学”转化为“成果”?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首先要认真学习中央和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关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职业教育里面的问题太多了,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就只针对其中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实施、总结,开口很小的,挖得深,挖得透,也是很有价值的。其次,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选择的热点与难点进行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从理论的高度,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再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推广并不断完善;同时注意成果的物化,注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成果的物化主要是指研究出来写论文,论文能发表出来表示这个研究成果还是得到一定的认可的,这也是一种检验手段。资料的收集和积累是指在改革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工作。比如教学改革,从一开始的方案,到一步一步的修改,一稿两稿三稿,在形成报告的时候,就可以说当时怎么想的,后来怎么想的,最后怎么想的,每种想法的根据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这样一条主线是可以拎得很清的。申报人在总结提炼的时候也就有了根据。否则人的记忆是很有限的,一个成果总要有好几年的积累,总结的时候是会记不清的。再比如说开发教材,就要把一开始的教学讲义到最后的公开出版教材都保存下来;上课时学生做的作品、作业等,也都有保留的价值。几年积累下来,会总结的人可以从中提炼出非常有说服力的东西。同样的数据报告,编出来、想出来的和真实积累的,评委是能看出来的。有些申报材料写得很好,但答辩通不过,就是实践中有漏洞,或答辩者对成果了解不充分,或材料的真实性有问题。
我想再谈一谈老师们很关心的研究选材和研究动力的问题。全局性的人才模式、教育模式改革与某一个专业、某一门课的改革,在研究取向上不建议偏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条件等进行综合确定。理想的状态就是在校长全面改革的思路指引下,在很多局部开展纵深性的突破。如果全局性的改革你推不动,也可以搞几个模块,弄个几年就有成果出来。经常听到有老师讲很忙很累,没有时间搞课改、搞研究,我认为处于现今这么一个赶超的时代,忙和累是一种常态,其实时间是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