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降谕旨,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工矿、铁路,并取得显著成效。民间投资超过了洋务运动30年的国家投资总额。在冶矿业方面,从18721911年40年共投资4100万元,而1905年1909年的5年间投资共近1600万元。铁路方面,1895年仅400公里,至1911年已达9600公里。这一时期可谓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23教育改革其内容是停科举,设学堂,奖游学,采用现代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科举制的废除加速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演进,“代表着中国与过去一刀两断”“使整个。社会失去了特有制度体系。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对中国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实行现代学制,兴办新式学堂,使新政时期学生数量激增。自1901年,不断下诏令各省派学生出国游学,而且公费鼓励,还派宗室八旗子弟出国留学,“广为造就”“图治育大”3当时主要去往日本留学,因为“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访行”。4当然,清政府教育改革的本意在于因应时势,培养既忠于朝廷又懂得西方的后补官员,但是留学的学生系统地接受了当时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先进成果,不再是主张开明专制、预备立宪,而是倡导民主共和,他们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军,推动了中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24军事改革改革兵制,1901年清廷下谕停止武举,淘汰绿营,编练新军,制定新军军制,设立各种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赴外学习军事以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新军是清政府为镇压人民的反抗而建立的然而新军的相当多部分以后逐渐被革命党人
5
f所掌握,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军。新军成为一支反清力量,是清朝统治者始料未及的。制定新军军制,成为现代军队的雏形。创立军事学堂及派留学生学习军事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民族意识的队伍。25其他改革清末新政还涉及社会习俗的改革,像准许满汉通婚,禁止妇女缠足,严禁鸦片等都取得部分成效。从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场改革是符合生产力和化发展要求、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了历史的进步性。从变革的时效来看,它取得的改革成就超过了以往的历次改革。在新政的十多年时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因辛亥革命的爆发而夭折,但由于这次改革发生在中国现代化历程已启动的时期,所以新政一开始就不自觉地纳入现代化的运行轨道,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三、清末改革失败及原因
清末新政随着辛亥革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