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由于统治者腐败无能以及政治制度的极端落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
二、清末改革内容
新政改革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制度层面,从“改官制2”扩展到“预备立宪3”,并探索建立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在经济制度层面,从奖励农工商业扩展到试图确立以个人为本位的财产权制度;在军事制度层面,从编练新军扩展到确立现代军制;在文教制度层面,从建立学堂、废除科举扩展到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可谓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运动。21政治改革前期主要是整顿吏治,裁撤合并中央和地方一些旧有机构,同时创立商部、学部,改总理衙门为外交部等。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遂开始着手政治体制改革。厘定中央官制,确立司法独立和自治原则,设资政院、咨议局,颁布《钦定宪法大纲》4,制定一系列新的法规等。政治改革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开始了君主立宪的实践,开始由君主专制制度向现代政治迈步。清末新政改革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改革方向。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大纲,尽管君主仍有很大权力,但也提出了司法、行政、立法的分立问题;设立了资政院、咨议局,作为成立正式国会的准备;确立了司法独立的原则;筹建各级审判厅,实行州县、城镇地方自治,这些改革尽管很不彻底,但都是对原有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改造,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一步。22经济改革设商部,其地位仅次于外交部。可见清王朝对振兴工商业的重视。制定商律,颁行了一系列商法,保护工商业的社会地位。虽然大多流于形式,但它毕竟符合资本主义日益发展的客观要求。奖励工商业者多属官样文章,但提高了工商业者
23
改官制:《财经》雷颐2011年第11期预备立宪:《财经》雷颐2011年第11期4《钦定宪法大纲》:360doc个人图书馆.201202174
f的地位,有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劝办商会,根据商会颁行的《商会简明章程》,“全国凡商务繁庶之区,无论是否省会,均应设立商务总会,商务稍次之地则设立分会,各分会分别隶属本省总会。”据不完全统计,清政十年全国共设商务总会23处,分会733处,遍布全国24个省。“正是有了商会,才使资产阶级有组织地参与社会重大政治改革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积极改革措施,受到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投资实业热潮兴起,这一热潮成为推动早期现代化过程的强劲动力。新政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空前发展。从1902年,清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