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型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农村大量人口涌入城市,随之而来产生一系列问题。城市用地紧张、房价不断上涨使得居民居住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公共教育资源紧缺导致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居民文化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资源遭到破坏;城市人口激增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矛盾在加剧,居民幸福指数低。
第二,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会造成城市承载力不足。农民进城存在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不对等现象,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造成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此外,大量人口的涌入会造成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承载力不足,城镇化质量反而会下降。
第三,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引起巨额负债,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即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盲目投资,使一些城市出现“空城”现象。大规模拆迁、征地、建房,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势必会使地方政府举债累累。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刻意追求城镇化率,弄虚作假,从而失去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时期。
二、推进我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分析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美国的新技术革命被视为是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在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一)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2013年初,李克强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时,首次明确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百姓。”1我们可以对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做以下两点解读:
首先,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主要体现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意味着投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包括公共交通、医院等;第二是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投入,包括保障房和廉租房建设。李克强高度重视住房问题,他指出:“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的棚户区。这种二元结构不消除,城镇化的质量就无从谈起。”2
其次,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体现在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居民收入越来越高,对环境适宜、交通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秩序稳定的诉求越来越强烈,这些因素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为建设幸福中国做好准备。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二)大力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服务业,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效、节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