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和“情”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④2006年湖北卷:《暮春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2、“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①2007年浙江卷: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②2006年江西卷: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③2006年福建卷: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三)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f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五、关系类(一)设问方式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三)答题步骤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