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得太少,说到底是博物馆不能与时俱进。因为,博物馆只有了解观众的爱好和欣赏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观众喜欢的纪念品,才能吸引观众的目光,商品才能赢得观众的好评。我以为,博物馆在纪念品的策划设计和制作阶段,就必须想到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地请观众代表参加讨论陈列方案和布展形式,这样会有益于以后的纪念品。下面让我们仔细分析博物馆纪念品制作和销售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1、品种少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纪念品的品类单一,种类不多。我曾编写过《秦军出巡兵马俑外展纪实》一书,为了搜集有关资料,翻看过由100多家博物馆编印的88册展览图录和一部分宣传图书,总的感觉是这些书籍编排有序,装祯精美,设计新颖,印刷精致,纸张讲究,令人耳目一新。据说这些图录和宣传册的销量情况都很好,说明观众非常喜欢。以2000年在台湾举办的《兵马俑秦文化特展》为例,早在纪念品的设计和筹备阶段,主办方在选择展品时专门挑选了特别留意,他们说:“只有选择观众喜欢的样式和花色制作出来的产品,才能赢得观众的心”。他们在设计纪念品时,特意关注欧洲流行服饰,又考察了日本的工艺品市场,最后选定了40多个品种的工艺品,包括服装佩饰、项链、胸针、挂饰品、VCD、CD等,日用品包括茶杯、杯垫、鼠标垫、时尚手表、留言夹、名片盒等,食品包括饼干、糖果、巧克力等。这样,展览主办方设计和制作的纪念品都是经过慎重选择、巧妙设计、精心制作出来的商品。纪念品设计者反复使用展览中的精品文物的图像,例如将军俑、跪射俑、秦俑军阵的形象就可以做成电脑鼠标垫、笔记本、丝巾、T恤、领带、胸针、项链、巧克力、饼干、牙刷、充气玩具等,一种图案做成一个,两组图案做成一对,六个图案做成半打,十二个图案做成一打,整个纪念品一组组、一排排、一套套,很有气势,也很能勾起人们的购买欲。设计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举凡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他们都能拿来做成与展览有关的纪念品,既宣传了展览,又赢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参观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人们通过纪念品进一步了解和深化了展览的内容,起到很好的辅助宣传作用。经常有博物馆在制作纪念品方面会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以求补充展览的投资。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据统计,纪念品的销售额往往超过当天参观门票的收入。这次媒体的大力宣传也促使人们竞相购买纪念品。《联合报》2001年1月6日《国际伸展台名家新设计从秦俑找灵感》一文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