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前线人员和高官之间出现双重标准的问责现象。对于不公平待遇前线公务员职责高官
543
f逃避责任。总之,由于当时评核及问责制度的不完善,使基层公务员蒙受双重标准的不公平待遇,在工作中承受巨大压力。更使一些有权无则的高官可以高枕无忧。评核制度的缺失亦引发了社会对于澳门当局的不满。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核和问责机制,成为澳门特区政府的当务之急。
澳门评核制度的体系
1989年通过的澳门公共行政人员通则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澳门公务员绩效评核制度的正式建立。自零零年起,公务员评核制度的改革一直是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年度施政报告关注的焦点。经过多年酝酿,于零四年正式公布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公共行政人员工作表现评核制度》,成为澳门公务员评核的新制度依据。从零五年一月一日开始,《工作表现评核制度》正式生效以此取代施行了十多年的旧工作评核制度。从评核的指标、权重、衡量等级标准以及评核结果的等次来看,新绩效评核指标体系较之旧体系有明显的改善突显出现行评核指标体系的先进性。
76
1、指标新评核制度体现了分类评核的原理,在评核指标的设计上更加细化、规范、明晰,具体表现为第一,新制度把原来11项评核指标改为7项必须的评核指标和8项按照职务的性质而决定是否采用的可选择性评核指标。第二,把原来的评核指标细分为适用于主管人员的评核指标、适用于技术员及高级技术员的评核指标、适用于行政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评核指标以及适用于工人及助理员的评核指标。第三,把原来的评核指标修改为相互排斥的、表述清晰的评核指标。例如:用“工作成效”取代了原来的“工作素质”和“工作数量”。第四,把一些只考察被评核人个性特征内容的评核指标改为符合职业规范要求的评核指标。
2、权重权重的意义在于其真正能反映工作描述的准确性。新制度根据不同岗位的特征与要求,设计不同的评核指标权重,例如:赋予“工作成效”与“责任感”比其他指标多一倍的权重。新制度还体现了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职务要求,除了规定可以从七个必须评核指标中选取“工作成效”和“责任感”作两倍评分计算之外,还规定
f可以从八个可选择性评核指标中选取最多两项的评核指标作双倍权重计算。这样使权重的分布更加吻合不同岗位的要求与特征,以提高评核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3、衡量等级标准新制度的绩效评核等级标准客观、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一,新制度用相对详细的描述性语言来界定各个等级标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