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几种常见的基因测序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发布时间20140719来源毕业论文网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对自身遗传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此同时,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技术平台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基因检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基因检测效率不断提高。从最初第一代以Sa
ger测序为代表的直接检测技术和以连锁分析为代表的间接测序技术,到2005年,以Illumi
a公司的Solexa技术和ABI公司的SOLiD技术为标志的新一代测序
extge
eratio
seque
ci
g,NGS的相继出现,测序效率明显提升,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降低,基因检测手段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其技术正向着大规模、工业化的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基因检测的检出率,并扩展了疾病在基因水平的研究范围。2009年3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
ce》杂志上发表了通过NGS外显子测序技术,发现了一个新的遗传性胰腺癌的致病基因PALB2,标志着NGS测序技术成功应用于致病基因的鉴定研究。同年,《Nature》发表了采用NGS技术发现罕见弗里曼谢尔登综合征MYH3致病基因突变和《NatGe
et》发表了遗传疾病米勒综合征致病基因。此后,通过NGS技术,与遗传相关的致病基因不断被发现,NGS技术已成为里程碑式的进步。2010年,《Scie
ce》杂志将这一技术评选为当年“十大科学进展”。
近两年,基因检测成为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的热点,得到了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出来。同时,基因检测已经从单一的遗传疾病专业范畴扩展到复杂疾病和个体化应用更加广阔的领域,其临床检测范围包括高危疾病的新生儿筛查、遗传疾病的诊断和基因携带的检测以及基因药物检测用于指导个体化用药剂量、选择和药物反应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目前,基因检测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的应用正越来越受到医生的普遍重视和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的兴趣。
本文介绍了几种DNA水平基因检测常见的方法,比较其优缺点和在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对指导研究生和临床医生课外学习,推进临床科研工作和提升科研教学水平有着指导意义。
1、第一代测序
11Sa
ger测序采用的是直接测序法。1977年,FrederickSa
ger等发明了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这一技术随后成为最为常用的基因测序技术。2001年,Alla
Maxam和WalterGibert发明了Sa
ger测序法,并在此后的10年里成为基因检测的金标准。其基本原理即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ideoxyribo
ucleosidetriphosphate,ddNTP缺乏PCR延伸所需的3OH,因此每当DNA链加入分子ddNTP,延伸便终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