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5年01课程考试
论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内容摘要:厘清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社会
主义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并且选择发展道路的基本前提。从“思维之变”“认识之变”“路径之变”三部分进行关系的梳理,并阐发从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启示
引言
中国是“后马克思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生产大国,这源于中国是目前社会主义实践的最大阵地。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看来,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为从理性认识到革命的实践之飞跃。如果理论不能够指向于实践,则意义何在?基于“一球两制”的基本现状,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生存”无法摆脱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理解,以往脱离了现实考量,仅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傲慢姿态显然无法适应这种需要。于是,探寻“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个命题就像“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的“过去的日子”一样压迫着中国的理论界,而这样的寻找必然是要基于新的了解、新的思路与新的判断。
第1页,共7页
f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5年01课程考试
一、理论争议之不逮与谋求发展之为先:思维与操作1社会主义思想的嬗变:思维方式之变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要求改革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就与之相伴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即“两个必然”)。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将历史上出现过的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制度形态做出一一对应,比如说奴隶社会用金属消灭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用冶铁摧毁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用枪炮使封建社会殆灭,而这之间的过程伴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行,在新的生产力发挥巨大作用以后,人们恍然发现新的生产关系已不容置疑建立。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时标识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这种“内蕴依存”的关系树立了资本主义天然的敌人,也注定了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先天的斗争性。
马克思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理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的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1(即“两个绝不会)这表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