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防渗漏体系作业指引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
修订状态
日期日期日期
修订记录
修改内容
修改人审核人
批准人
参加讨论认定人员:
f总目录
第一篇:总则…………………………………………………3页第二篇:防渗漏体系预控管理………………………………4页第三篇:防渗漏材料预控管理………………………………8页第四篇:防渗漏节点做法过程管理…………………………15页第五篇:防渗漏施工验收管理………………………………35页附表:…………………………………………………………37页
f第一篇总则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特点,目前国内现行验收标准难以满足我们的客户要求,所以在防渗漏体系验收标准提高至100验收的前提下,如何保证施工、验收质量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防水工程作为影响使用功能最大的隐蔽工程,必将强调“预控在前、监控施工过程居中、试验性验收在后”的三步控制法,从而实现过程精品的工程目标。
防渗漏的重点在于:室外防水(屋面、露台、开敞阳台)、室内防水(厨房、卫生间、洗衣间)、外门窗、覆土地下车库顶板、砌体结构外墙面
防水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遵循“防排结合,先排后防”的原则。其次应强调结构自防水功能,每一处节点均要对结构本身的防水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防渗漏工程应综合治理,注重抓好三关:
第一是结构自防水,此部分并非要求在结构材料中掺入大量防水材料,而是强调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砌筑工程的灰缝饱满度及后期勾缝、抹灰工程的粘结牢固无龟裂、塞缝做法的饱满密实等,这是整个防渗漏体系的基础,基础工作不过关,防水体系就无法保证;
第二是在各饰面层、防水层施工前、后的淋、蓄水试验,只有通过合理的淋、蓄水试验才可以验证防渗漏体系的效果;
第三是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并规范验收、施工环节、成品保护。
注:本体系为指引性文件,设计院、项目经理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该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完善项目的设计图纸详图、作业、管理文件等,具体参照本体系文件第二篇要求执行。在具体实施时需要以本体系文件编制参考依据作为设计、项目管理、验收等工作的主要依据。
f本体系编制依据如下:1、《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北京市地方性标准)………………DBJT012620062、《建筑构造通用图集2002年第2版》(地下工程防水)…………………88J6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