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34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是建立在作用效果相等基础上的。2通过自主探究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3自主发现并总结两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变大合力变小的规律,并总结合力的范围。4感知生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观察生活和物理探究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总结“平行四边形定则”三、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1: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展示生活中同一方向上的两个力提一个重物和一力提重物的图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提炼“力学信息”得到: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当一个力单独作用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我们就把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分力。板书:一、分力与合力引入物理学重要思想方法“等效替代”,引出力的合成概念。板书:二、力的合成(二)互动探究规律探究1:同一方向上二力合成,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学生根据实验器材(2把弹簧秤、1个重锤)自主探究。板书:同向,大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总结:FF1F2情境2:两根绳子成角度吊起一串钩码(4个),提问:能否找到一个力作用效果与两根绳子的作用效果相同?
f引导学生从效果(物理方法)得到合力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并请一个学生画出合力的图示。
提出问题:此时,两根绳子上的力之和还等于3N?探究2:互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板书:互成角度,大小:探究结果:FF1F2生成性问题1:合力除了与分力大小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将思维集中到“力是矢量”,不仅仅与大小有关,还应与方向和作用点有关,生成精细化探究和实验的需要,并再次进入自主探究环节。探究3:(联系情境2)自主探究“合成法则”实验目标1:在同一张白纸上作出合力、分力的图示。环节1:学生自主实验设计(实验器材:带两个定滑轮的竖直支架板、钩码(20个)、绳套)。环节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讨论的核心问题:(1)各力的作用点在哪?(2)如何记录各力的大小?(3)如何记录各力的方向?(合力的方向)环节3:学生自主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要求学生记录异常,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环节4:成果展示。
实验目的2:作辅助线得到“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合力、分力的位置,合力夹在两分力之间,联系数学中的
f图形:“四边形的对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