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师资训练学校。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1986年,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将教师列入“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大类。
(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1、传道者角色“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
f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角色
(四)教师职业专业化
1、最初提出的教师职业专业化有两个目标:一是争取专业的地位与权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提高教师的质量。2、教师的专业结构构成:(1)教师专业精神。包括教育信念、专业态度和动机、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2)教师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3)教师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教师专业特殊能力。二、学生
(一)学生的社会地位
1、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包括:(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2、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受尊重权(4)安全权
(二)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2、尊重的教育理念;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4、依法施教的理念;5、自我教育的理念;审视自我教育,其过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自我反馈自我发展。
第七章、课程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含义: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
3
f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汉语文献中的最早记载是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为《诗经小雅巧言》的注疏。
(二)我国课程的具体表现形态: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教科书。
(三)几种有影响力的课程理论:P6768
1、形势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2、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社会中心论;
(四)课程的基本类型P6870
1、学科课程:其特点是分科设置;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探究方法选择和安排;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2、经验课程(又称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社会动机、建设动机、探索动机、表演动机);其特点是乡土性;综合性;主体性;经验性。其缺点是片面强调学生的自发性。3、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其弊端在于一是编写综合性的教材书难度大;二是教师难以胜任。4、核心课程:既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也不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二是主张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