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土壤重金属离子污染
一、概述
土壤的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并使土壤的成分性质发生变异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工业废水和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江河湖泊,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产性能和利用价值。全世界由于污水侵蚀农田,已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下降。联合国组织250多名土壤科学工作者用3年时间对全球大量的土壤状况做了调查和评估,二战以来,在人类的活动中,共毁坏了105的最肥沃的土地。遭受严重侵蚀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23。而根本不可能恢复的耕地大约有3亿公顷(约13个中国)。
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公顷。污水灌溉及废弃物等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如日本的“骨痛病”经过了10~20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认识。
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许多有机化学物质的污染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甚至可能要100~200年时间才能够恢复。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则往往很难恢复,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中国土壤污染的特点有: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的累积性;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土壤污染很难治理。
f土壤杀手重金属离子
土壤无机污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