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公爵)、marquis侯爵、earl(伯爵)、viscou
t(子
爵)、baro
(男爵)等,而这中差异在汉语中显然找不到。又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在中国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称谓
。比如,“老爷爷、老师、老子、老前辈”等,还有习语中的“姜还是老的辣”。而在英语国家,“老”却没有受到这样的恩宠。英国人很忌讳说
对方年纪大。汉语中有这样的恭维:“您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却这么健康”,就不能唐突的直译为”Yousooldbutlooksohealthy”否则,会
让英国人感到很不舒服,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看作统一的整体,并追求“天人合一”,即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最高
境界。它在思维方式上的反映便是求同存异。汉民族倾向于将矛盾和冲突和谐,便有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说法。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以古希腊的商业文化为基础,追求民族为中心的向外扩张,西方人敢于迎接冲突,崇尚个性,善于标新立异,求异求新
。在英语写作中,中国学生容易受汉语求同思维的影响,文章开头不直接切入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在主题外绕圈子,最后才进入正
题,主题不鲜明,中心观点不突出,缺乏创新便是中国人写英语作文的通病。
审美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f审美和价值观差异造成了中英两民族对不同事物有着不同的喜好。比如,狗在英语国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与狗有关的词组和习语也多为褒
义的。例如“aluckydog幸运儿”、“lovemea
d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agaydog一个快乐的人”
。而汉族文化里的狗则是卑劣下贱的代名词,如“狗腿子”、“走狗”、“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等。可见
,汉语中的“狗”几乎都赋予了贬义。再如“红”字在汉语中往往表示“美好、幸福、快乐、喜庆、热闹以及革命”等意思。所以中国人过春节要
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新娘子出家要穿红衣裳、红鞋子,盖红盖头,孩子的本命年也要穿红色的衣服来避邪,而“红军,红旗,红色政权”
等则有革命的意思。
英语中的”read”往往有血腥、暴力、危险等意思。因此,我国的《红楼梦》被译为”TheStoryoftheSto
e”则避免了这种文化冲突。霍桑的
小说”Thescarleyletter”《红字》中的”scarlet”指一种鲜红的颜色,它暗示出了女主人公血淋淋凄惨的一生。
禁忌语的差异中国受儒家思想和集体主义的影响,亲戚邻里之间见面总要寒暄几句,谈谈家庭,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