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反思
彭惠莲
我讲的这一节课是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本节课可以算得上是一节尝试课,因为其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类似于本节的课题展示。在确定该内容时经过了选择,别人没有做过,我做一次看能不能成功。
在授课时,首先,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例引入课题,如:以学生的生活问题“中午的时候有同学说了这么一句话:“好饿啊,补充能量去。”(1)你们觉得这里所说的能量在哪里?(2)能量怎么样到人体内的呢?食物中的能量是不是100的传递到人体内的呢?”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引入课题。其次,注重了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在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从自己的结论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使学生有一种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一目的在上课已达到。
但有不足的地方。1、自己对学情分析不够,不是太了解自己的学生状况。所以在到整个过程中自己的步伐快了点。2、没有太多的体现合作能力,主要表现在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体现如下:1、在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从种群,初级消费者,整个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过程来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2、与学生一起总结出:(1)、植物固定的能量既是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又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以上分析可以大致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这旦只能是大致情况,因为是学生分析图所得到的,还没有具体的数据作为其结论的证据);3、(1)、让学生对林德曼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并让学生作出评论。(2)、利用林德曼的赛达伯格湖的能量分数据和“某河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如下水藻(87127)小鱼14110大鱼1591鱼鹰088,单位为105JCM,计算这一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最后得出传递效率为1020。4、如果“你家要种一些果树,养殖罗非鱼,
1
f养殖文昌鸡”你怎样设计才能使能量尽可能的取得最大效益。3、没有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如果能把时间把握准一点,就有更
多的时间让学生分析更充分一些并体现合作的能力。下课后,我找了几位学生了解上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基本学
会了分析能力,并对这次上课的方式给予肯定,因为他们觉得这次上课有严密的推理,和逻辑,象是在上一门理科课。
这次上课,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的经历,让我在这类课型的上法上有了好的例子作为参照。也让我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