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国产动画中的民族性研究
作者:郑玫来源:《艺苑》2016年第04期
【摘要】动画要和其他的文艺种类一样,积极捕捉时代前沿的文化动态,反映我们民族文化的新风貌,而不是一味地拨拉传统文化的故纸堆,把曾经的经典拿来“炒冷饭”,更要立足于我国当下现实,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观的、体现时代发展进步的作品。
【关键词】国产动画;民族性;《大圣归来》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
自1922年我国生产的第一部动画片诞生起,中国动画人从未停止过将本民族文化与动画创作相结合的尝试,受“十七年”时期一批经典国产动画电影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对动画民族性的理解还停留在生硬套用传统文化元素的浅显做法上,导致作品与新时期观众审美趣味脱节,艺术水平不高,亏损和入不敷出成为动画业的常态。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动画创作者们逐渐走出了民族文化符号化的误区,在作品中着力反映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加强塑造动画角色的真实性和层次感,提升动画艺术品质,推动动画产业的破冰,实现文化和市场的双赢。2015年上映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优秀范例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片对传统名著的全新演绎,证明动画中的民族性并非狭隘地等同于传统文化元素的“翻新”,而更应该是新时代下时政国情、思想民风的艺术再现。
一、国产动画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及其沿革
国产动画和民族文化的渊源十分深厚,国产动画诞生初期就带有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国动画之父万籁鸣曾经回忆:“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题材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128由他担任导演之一的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就取材于我国传统名著《西游记》,该片通过讲述孙悟空等师徒四人合力打败牛魔王的故事,隐晦地号召国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动画片担负了和其他类型影片一样的使命,不是用来娱乐或收益,是为战争服务的”141。出于政治宣传的需要,当时的动画无论是题材上还是美术设计上基本是立足于本土化、民族化的。
建国后,我国动画电影事业迅速成长,“从1957年到1966年,即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建厂到‘文革’十年动乱之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电影产量高,样式丰富,动画艺术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逐渐成熟”244,尤其是这一时期的水墨动画片如《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在制作技术和艺术审美上均达到了国际一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