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用电量在300万千瓦时及以上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3484)规定,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质的单位每2至4年进行1次电平衡测试,并据此制定可行的节约用电措施;用电负荷在1000千瓦及以上的企业,应当按照《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和《产品电耗定额和管理导则》(GBT5623)的规定,对不符合节约用电标准、规程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3加强能源计量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进行监察,促进企业完善能源计量。
f4实施高耗能生产能力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高耗能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进行节能监察,严格实施高耗能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制度。(四)抓好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对标管理对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下列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主要用能设备开展节能对标管理工作:电力≥100kW;煤炭、焦炭≥1th;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05th;重油、渣油≥1th;煤气、天然气≥100m3h;蒸汽、热水≥7MW;水≥1th;其他≥2926GJh。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鉴定。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要用能设备在试运行期间,企业必须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质的单位,依据国家标准对用能设备能效运行指标进行鉴定。不符合能效运行指标的设备,不得投入运行。
f2对在用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普查测试。采用企业委托政府补贴的方式,依据国家标准对重点用能企业在用的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普查测试,促进企业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进行对标管理。(五)开展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对标管理1对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能效限定值对标管理。根据能效国家标准(见附表2),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节能监察,推进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合理使用。2开展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能源效率标识对标管理。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开展能效标识节能监察,以保证终端用能设备和产品的高效使用。三、组织实施一2007年,组织开展11家“领跑者”节能对标管理试点,建立完善五大重点耗能行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
f标体系,对综合能耗在18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节电、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标识等实施节能监察,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开展普查测试。二2008年,对年综合能耗在5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其他重点用能企业主要工业产品能耗限额、节电、能效限定值以及能效标识等实施节能监察,对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开展普查测试。三2009至2010年,对年综合能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