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酸类肥料以及腐熟的作物秸秆和饼肥等。通过增施优质有机肥料,培肥地力。允许限量使用的化肥及微肥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磷肥磷酸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钾肥氯化钾、硫酸钾等、Cu硫酸铜、Fe氯化铁、Z
硫酸锌、M
硫酸锰、B硼砂等。掌握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为736:4不低于1:1。2.提高无机氮肥有效性的原则氮素是作物吸收的大量元素之一,生产中需施用大量氮肥补充土壤供应的不足。但大量施用氮素化肥对环境、农产品及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不良影响。这是由于无机氮肥在土壤中易转化为NO3N和NO2N,其中NO3,易被淋溶而污染地下水,NO2N除影响作物生长外,还可经反硝化途径形成氮氧化物释放至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无公害小麦生产中应减少无机氮肥的施用量,尤其注意避免使用硝态氮肥。对于必须补充的无机氮肥,提倡使用长效氮肥,如化合型脲异丁醛IBDU、草酰胺、CDU、GUP等,以及包膜型的硫衣尿素、LP包衣尿素、包衣碳铵等,以减少氮素因淋溶或反硝化作用而造成的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因此,在常规氮肥的使用中,应配合施用氮肥增效剂,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或脲酶的活性,达到减少氮素硝化或氮挥发损失的目的。目前,已开发的增效剂有N吡啶、AM、硫脲、双氰胺、氢醌等。3.以底肥为主的原则增加底肥比重,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壮苗,另一方面可通过减少追肥氮肥为主数量,减轻因追肥过迟距临近成熟对吸收的营养不能充分同化所造成的污染,还可提高产品的无公害程度。生产中宜将有机肥料全部底施,如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例偏低,辅以一定量无机氮肥,使底肥氮与追肥氮比达6:4或7:3。施用的磷、钾肥及各种微肥均采用底施方式。4.测土配方施肥,保持生产基地的农田土壤中的养分输入、输出相平衡的原则做到氮、磷、钾肥以及微肥的均衡供应。农家肥以及人、畜粪便应腐熟达到无害化标
2
f准的原则。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城市垃圾和污泥,以减少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5.适宜施肥量的确定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平衡施肥的方法确定适宜的施肥量。某种肥料需要量的估测,可用下式计算:肥料需要量=(一季作物的总吸收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该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一季作物的总吸收量:目标产量×每千克产量养分的需要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如下:氮肥一般30%50%长效氮肥可达60%80%,磷肥为10%20%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25%。30%磷酸二铵,钾肥为50%70%,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