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存在以下局限:是一方面会占据老师太多的时间,尤其是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频繁的今天,时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为我所用”的方式也阻碍了老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由于个人认识的局限将导致教案相应产生很大的局限性。由于缺乏交流,一些片面狭隘甚至错误的观点可能会在很多年之后仍然传授于学生;而一些优秀的教学方法也没能得到及时的交流与共享。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作法在课改的今天,在信息技术发达提倡资源共享的今天,显得极不协调。由于缺乏合作,老师之间相互启发、思维碰撞、共同钻研、合作提高的机会非常有限。在评价机制不健全或者不普及的情况下,将造成教师们对自己教案缺乏清醒的认识与正确的评价。“十年如一日”成了这类型备课形式的反面写照。2、合作备课,资源共享由同时任相同教材的几位老师分割教材内容,先分头备好之后再互通有无。这种备课方式的优点一是将让老师们把时间用在对某些单元或某些课文的深度钻研上,尽量减少教师在备课中的无效劳动与低效劳动,为老师们节省了时间,因为要给别人看,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老师
f更好的备课;二是为同学科、同年级的老师之间的借鉴与学习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当老师们在拿着别人教案考虑自己的教学时,对教案的取舍无形中促进了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这是第三个优点。它的不足是会降低老师对整册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在监督检查机制不落实的情况下,极可能造成不备课就去上课了。3、0教案的尝试“0教案”是课改的产物,“0教案”不是把教案终结为“0”。“0教案”不是笼统地否定一切教案,只是不再要那些工工整整写在备课本上的形式主义的教案。只要能备好课,教案怎么写都可以,“写”在脑海中也可以。“0教案”不是“0备课”,该做的工作仍然要做,而且要用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设计教学、与同伴交流学习,只是不再毫无意义地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已。这才是“0教案”改革的真正实质。三、我们应该如何备课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备课,它都既要反映教育教学规律的共性。同时又是教师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同时它蕴含着个性化的因素,所以,我们在选择备课形式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因人而异呢?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备课改革中有深切的体会。目前我校运行的是“合作备课,资源共享”的备课形式。试行一年来以来有这样一些尖锐的问题推到我们面前:(1)才工作的年轻教师只备教材的一小部分内容,对于他们的专业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