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师应该如何备课
在校本教研中的一些思考在校本教研中的一些思考沙坪坝小学朱其英对于教师而言,无论小学,还是中学、大学,大家都认同这一点,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课的前提。在新世纪的今天,当第八轮课程改革的浪潮袭来,无数教育工作者,无论新或老,都不得不站在一个新的起点重新思量我们熟悉的,或者熟知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作为教学第一步备课,它的意义,它的形式,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多大意义上,我们必须备课?哪种形式的备课更能体现新的教育潮流?或者今天的教师最好怎样备课?作为一名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和管理者,我在不断思考。一、我们为什么要备课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查阅资料,设计方法,形成教案几个方面。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不备课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常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知识丰富,也学过教学法,但是,备课马虎,草率,敷衍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好;也有的教师虽然知识掌握得一般,教学经验也还不够,可是,备课却很认真,下了功夫,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并且能够“一遍拆洗一遍新”,教一遍就有一遍提高,使自己教学不断臻于成熟。在这里,备课工作不但是弥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不足的手段,而且是教师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业务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孔子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二、如今的备课有哪些形式在思考如何备课这个问题时,让我们首先来看看目前有哪些备课形式。从备课内容来看分为详案和简案。从编写者和使用者的关系来看,可分为:1、独立备课,为我所用一个人备完整册教案,自己备,自己用。这是最传统的备课方式。这种备课方式和优点是能让老师深入理解整册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编排,有助于老师把握教材在不同年段的走向。我校在2003年曾在全校做过一次问卷,经过综合分析后我们发现,老师们花了很多时间撰写的教案,有76的老师只是“部分使用”,5的老师甚至很少使用,可谓劳心劳力,事倍功半。这种传统的“自己理解、自己写、自己用”的教案编写方式,在新课程实施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