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观察组患儿中有22例(44耳)能主动配合测试完成检查;2例(4耳)患儿因哭闹不能配合检查,检查完成率9167。对照组患儿中有15例(30耳)能主动配合测试完成检查,9例(18耳)未能配合医务人员检查,检查完成率62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P005),见表1。
22检查耗时比较
两组患儿检查完成者比较其单侧耳朵进行电测听声导抗检测所用时间,观察组平均用时为(1872±963)mi
。对照组平均用时为(2150±1193)mi
。两组患儿不同测试用时的例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5,P005),见表2。
3讨论
31发病机制分析
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完全定论,目前认为与中耳腔内局部感染及变态反应、乳突腔大、咽鼓管功能阻塞和障碍等有关,其中腺样体肥大作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5,包括:(1)肥大的腺样体导致咽鼓管阻塞。(2)阻塞后鼻孔,导致吞咽时鼻咽部压力增大,导致咽鼓管发生返流。(3)腺样体可能是一个感染灶。(4)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炎黏膜的损害(Ⅲ型变态反应)6。另外季节因素、环境因素、家庭遗传因素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生中可能也参与作用。因此,应创造条件开展疾病知识的普及,对腺样体肥大、打鼾及鼻窦炎患者常规进行听力学检查,以尽早发现分泌性中耳炎,并进行及时治疗7。
32诊断
根据病史(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耳鸣),耳镜检查(鼓膜内陷、粉红色或者黄色油亮),并采用纯音测听联合声阻抗检查以早期发现、诊断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无菌操作下行诊断性鼓膜穿刺术确诊。
33护理干预的重点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分泌性中耳炎听力测试中护理干预的重点是必须要有良好的隔音环境做保证,患者不受外界各种噪声所干扰,确保数据报告准确可靠;耐心细致地做好宣教相关知识工作,使患儿及家长明白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测试仪器的检查保养工作及检测前常规检查外耳道情况;检查者操作时要有专业知识,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患儿及家长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服务,在护理操作中强调标准化的同时,更应注重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8。
总之本科护理人员通过以上一系列护理干预,提高患儿配合听力测试的依从性,顺利完成检查及确保结果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有效地减少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率,确保患者的有效治疗,提高对患者的合理护理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