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论宋诗的特点及其原因
作者:余婷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2期
摘要:唐诗和宋诗都是处在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宋诗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潮,保存下来的宋诗数量要比唐诗还要多。本文拟就“宋诗的特点及其原因”作分析,试图通过探讨宋诗的特别之处以及形成这种诗风的原因,来说明宋诗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宋诗;文质;理趣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01001
一、宋诗的总特点:质胜于文
一般而言,宋诗的长处在于技法上较唐诗有所进步,以及题材的扩大。钱钟书先生认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缪钺先生也指出“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两位学者说的都是这个意思。由此可知,宋诗总的特点在于“质胜”,下文将作三点来分析。
(一)宋诗善说理,以理趣见长
宋诗中很少出现直接抒写宋人的内心情感,取而代之的是议论迭出的笔调和阐发人生中的各种理趣。宋人以诗为武器,议论时事,干预政事,这是宋诗的一大特点。同是讽刺统治者的奢侈享乐,晚唐杜牧《过华清宫》是直接微讽,而宋代苏轼《荔枝叹》却加上议论,体现出宋诗好议论、把说理融入写景中的特点。其实,宋诗中的“理”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宋人的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洞察与理性把握方面,超过了唐人。
(二)宋诗有散文化倾向
这是唐诗中没有的现象。即是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事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相比唐诗中明白浅切的语言,宋诗的语言则较为委婉曲折,意境生新瘦硬。宋诗把议论和散文自由表达手法引进诗中,善于使事用典,比喻新奇拗曲,在选词造句上讲究工巧,因此破坏了诗歌的节奏,使诗歌重现出松散的特征。
(三)宋诗多以平淡冷静的态度去体察事物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以“才学为诗”,多用典,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宋人主要是“资书以为诗”,广征博引,引典用故,讲究无一字无来历,显示了宋人高度的学术水平。这些在苏轼、梅尧臣、黄庭坚等宋代诗人的诗作中都有突出的表现。以江西诗派的的代表人物黄庭坚为例,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平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平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
二、造成宋诗上述特点的原因:社会的影响和文学自身的发展
(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