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生无法配合。教师便会让学生讨论问题,此时,学生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在此则趁机说闲话。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是教师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学设计,是以自己为中心。这种小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2)在教学中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小组合作的价值。
f(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不是让学生立即进行小组讨论,而是象征性地给几十秒钟考虑。在小组交流中导致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见解,只好当陪客,作听众;或学生偏离主题作漫无边际的闲扯;或抛开重要话题,仅作肤浅的交流等。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点缀,确无实质意义。
2、顺其自然、缺乏监控。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缺乏目的性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自由放任的状态。
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是陪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一两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4、学生合作学习处于消极状态。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然而,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常表现出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合作的现象,影响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往往一些学生未明白讨论问题,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未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上述问题在我校同样存在,本课题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以解决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流于形式等问题。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课题研究目的:本课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借鉴已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抓住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形式。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合作意识和能力,以顺应教育社会化,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2、课题研究的意义实践意义: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即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