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缓慢的原因(一)银行方面其一因为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没有相应的抵押物,所以银行潜在损失的风险巨大,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及风险分散机制。其二,收益低成本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多有担忧。(二)学生方面1少数学生恶意违约。2贷款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没有做好还贷展期工作。3就业比较困难,工资水平比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4一些偶然因素,比如学生一时遗忘。(三)学校方面学校不是借贷的主体,但在国家助学贷款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却有形无形的要承担学生违约的部分责任,鉴于此,学校在为学生和银行“牵线搭桥”的过程中多有顾虑。另一方面,一些高校领导对国家助学贷款重视不够,与银行合作不到位。(四)政府方面鉴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没有探索出十分完美的方法来解决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制约了业务开展的进度。其次,有关方面至今仍未依照文件规定,按时将贴息经费拨入专用帐户,影响了银行的积极性。(五)社会方面
f金融信用体系薄弱,这就决定了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外部环境还很不成熟,这客观上加大了助学贷款风险,抑制了金融机构开办助学贷款的热情。三、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对策(一)多方努力,齐头并进。多方努力,齐头并进1银行提高积极性
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可以预见,助学贷款也将是商业银行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各家银行应当把助学贷款业务放在培育中华民族人力资本,培养银行未来优质客户的高度来对待,加大助学贷款投放力度。2高校加强主动性①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及金融知识教育。②规范申请制度,把好源头关。③加强对贷款人毕业后的监督力度,协助银行做好将来的还贷工作。3用利益机制促进银校合作商业银行是靠“存款立行”的,高校对商业银行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高校应采用利益机制,在选择校财务账户开户银行时,将开办学生助学贷款业务作为一个先决条件。4更好地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政府要出台更多的助学政策,制定调动商业银行内在积极性的机制和政策,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真正梳理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经验和缺陷。5加快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制建设,堵塞管理漏洞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法律,应将各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文件融合提升为《国家助学贷款法》,从制度上确保其依法运作。(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为降低风险,防止大学生毕业后不按期归还贷款,银行可以借鉴国外的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