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地区,微信没有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成为社交领域的领头羊,不要说美国、印度、巴西,以及日本与东南亚地区,即便是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微信也并没有赢得局部战争。
迄今为止,微信从来没有公布过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单独用户数。
当我们分析微信国际化失败的原因的时候,很多人可以挑出N多个理由文化差异、腾讯国际化经验不足、产品没有本地化、海外没有QQ导流、当地政府监管……
必须承认,这些固然是原因之一,然而它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在东南亚等国领先的是WhatsApp、BBM、Facebook、Li
e等,这些产品难道通通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了吗?很显然并没有。
在笔者看来,微信国际化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唯一的原因时间,微信开始真正在国际化上发力的时间点是2013年。
2013年Li
e已经诞生2年、WhatsApp已诞生4年、BBM已经诞生8年,在这几年时间里,任何当地人群也是需要正常通信的,而微信的竞品就是在那段时间建立关系链的,社交通信产品就是这样:一旦关系链建立,马太效应就开始发挥作用,人们不会去用一个功能强大但朋友们都不用的产品。
为什么腾讯后知后觉,到2013年才觉醒要开始国际化呢?原因是两个:马化腾无心、张小龙无人。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先说马化腾无心。要知道,马化腾说“我知道有了微信,我们和微博的战争就结束了”说这话的时间是在2011年的8月份,那时候微信用户已经3000万了。这意味着在此之前,腾讯几乎举全集团之力在对抗微博。
再说张小龙无人。张小龙的腾讯广研在开发微信10的时候,微信团队只有10个人,开发完iOS版,团队成员现学安卓,继续开发安卓版,也就没有人力去应对国际化。
失败功能五订阅号助手
2018年5月,微信公众号的“订阅号助手”终于上线了,然而这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独立APP在笔者看来是微信团队做的最不用心的一个产品了。
首先,它和小程序“公众平台助手”在功能上严重重叠,订阅号助手首页的互动功能回复消息和留言,小程序早已实现,而在数据分析部分小程序甚至比助手APP更加强大。
其次,它另一个主打的发布功能居然是残缺的PC上保存的草稿到移动端居然不能编辑,只能选择直接发布而移动端保存的草稿在PC端不用说编辑,看都看不到。
再次,注册、修改头像、修改公众号的ID作为使用率极低的功能,根本没必要做到移动端。
最后,对原创文章作者而言的另外一个高频功能开通转载白名单,居然没有实现。
微信其他“失败”的功能
除了以上相对典型的失败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