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景情关系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以景结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只是手段,传情言志,即: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才是宗旨。面对同样的景物,作者人生经验不同,其传达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也就大相径庭了。
触景生情(景在情先先有景,后有情)《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情景交融(景与情结合紧密,密不可分。)
天净沙秋思元曲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代赠二首其一》【晚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f注释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寓情于景(情感隐含)(读后,见景不见情。相对而言的直观印象。)(寓:寄寓,寄托。)
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羁旅漂泊愁。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体现了他特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