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农村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总论1、课题研究的提出: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也就是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学生是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父母外出打工,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由于这些学生从小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因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1、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2学习缺乏自觉性、拖拉作业,作业完成质量差,不改错,书写潦草、不规范,坐姿不正确;3、课堂上不爱动脑、不善于倾听,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缺少个性;4、不爱举手发言、课堂互动少,表现被动,口头表达能力差;5、学习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了了学生终生的发展,同时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语文教师教学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高,疲于应付、事倍功半。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我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我课题组决定以“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
f究”为题,开展教学研究。2、课题的界定
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养成:是指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二、研究成员情况三、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使相关班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小养成自觉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认真书写、善于思考、等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2、让相关教师在教学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发现教学问题,弥补自身缺点,调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成长为一名研究性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素质的发展。3、促进班级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研究内容1、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途径的研究。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