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中的比重大致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很显然,电力消费充当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先锋。图2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消费需求在整体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从1981年的64上升至2006年的147,期间增长了130。但是,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也存在很大问题与不足。
第一,供求矛盾突出,电力缺口较大。特别进入“十五”以来,尽管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需求急剧膨胀,供给严重不足,电力供求缺口无法弥补,每年都有诸多省份发生拉闸限电现象发生,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和制约。
第二,电源结构不合理,优质电源发展滞后。研究表明,从1981到2006年,我国水电、风电和核电在总体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45升至72,25年间增长了60,不到整体电力比重增速的一半。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1研究表明:我国水电发展缓慢,目前水资源开发率仅为20左右,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24;核电经过10余年的发展也仅占总容量的134,远低于10的世界平均水平;风能、太阳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站比进位024,也远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
第三,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其强劲需求也加剧了一次能源的紧张程度,使电源结构出现劣质化倾向。
首先,电煤迅速增加,且小火电机组建设有抬头之势。《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发电用能数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逐年提高:按当年发电标准煤计算,1995年发电用能272亿吨标准煤,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2835;2000年达到492亿吨,占比3552;2005年达到858亿吨标准煤,占3842。《中国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7年我国发电用煤为1305488万吨(原煤),占全部煤炭消费2586414万吨的5048。随着我国发电用煤的高速增长,煤炭市场供不应求、全面紧张,煤炭价格大幅度上升,交通运输部门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另外,小火电机组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鼓励,迅速发展,当前,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的小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装机总容量的30左右。不仅造成了供电煤耗偏高,也加剧了环境污染。
其次,电油增加。为了减少拉闸限电时间和地区经济损失,一些地区普遍对燃油小机组和自备发电进行鼓励,这既增加了燃油供需矛盾,也带来了电源结构的劣质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调整电力生产和供应结构,鼓励和支持核电、风电和水电等优质电源的发展是当务之急。
(四)天然气的比重稳定增长,应用前景广阔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天然r